【长城会2015】郑宗锷教授荣誉讲座:心血管风险评估:从理论到实践
在今天上午的CNAHA@GWICC郑宗锷教授荣誉讲座专场,CNAHA主席范大立教授介绍,郑宗锷教授是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杰出心血管病专家,学术成就斐然,已发表SCI论文超过1560篇,还撰写了25本著作。1972年,他是第一位访问中国的美籍华人医生;1973年,他将冠状动脉造影引入中国,为介入心脏病学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极大促进了国内与海外华裔心脏病专家交流和学习。
胡大一教授在致辞中说,郑宗锷教授是非常受人尊重的华裔科学家。许多年轻医生并不知道在那个年代老一辈专家的理想、精神、情怀,正是理想主义火花使许多不可思议、难以实现的梦想变成现实。他告诫年轻医生,“在走路之前先知道自己为什么出发,这样才能坚毅地走下去,不被外界干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赵冬教授是本次荣誉讲座的特邀讲者,她报告的题目是“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评估,从理论到实践”,主要从评估个体心血管病危险的必要性、在人群中发展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评估工具所需条件、怎样把评估工具真正用于实践三方面阐述。
赵冬教授介绍,《柳叶刀》(Lancet)杂志今年刊文指出,成人最大的死亡危险因素是心血管病。临床医生在接诊中最紧要的事就是对患者做危险因素评估。弗雷明翰研究是队列研究的奠基石和标杆。通过队列研究,目前已知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有200多种,我们需要分辨主要危险因素、考虑危险因素与疾病的时间关系、用数学方法模拟危险因素与疾病发生的规律和过程、把数学公式转化成临床可用的工具。赵教授团队2004年在JAMA杂志发表了中国冠心病危险因素评估相关内容,明确指出美国弗雷明翰队列研究危险因素评估模型不适合中国人群,并对模型做了校正。赵冬教授指出,欧洲有调查显示,只有很少一部分医生会在临床实践中真正使用危险因素评估工具,主要原因是太复杂。而从数学公式转化到临床简便可用的表格后精确性有降低,但很方便临床医生使用。综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评估很重要,评估表格在临床实践中以简单实用为原则,表格的危险因素分层要清楚,临床医生的治疗决策一定要以危险因素评估结果为导向,以指南推荐为根据。各国危险因素评估五花八门,中国一定要制定适合自己的体系,作为规范向临床医生推荐并评估执行情况。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