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AHA主席范大立专访:与长城会的这十年
来源:医脉通
导语:美国华裔心脏协会(CNAHA)是2006年美国一些华裔心脏病专家成立的学术组织,自成立的那年起,就与国内心脏领域顶级盛会——长城会陆续有了一些合作。2012年起,每年长城会期间,两大组织共同从参加“长城优秀青年医师奖”的选手中评选出前两名授予“CNAHA青年研究奖”,每人获得奖金1万元,并被推荐论文发表,参加境外学习和交流项目。
在刚刚落幕的第26届长城会上,医脉通有幸对CNAHA主席、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医学中心范大立教授,就“CNAHA与长城会合作”、“CNAHA能为国内年轻医生带来哪些机会”等问题进行了专访。
医脉通:这些年CNAHA与长城会的合作有些什么样的变化?
范大立教授:今年是CNAHA到长城会参会的第十年,我们在一层A展厅有一个回顾,最开始来的时候规模比较小,只有几个人,在美国好多年了的。从去年开始,我们的参会队伍里,每年至少一半的人是没来过长城会的,特别是今年刚开始看到的那些成员,都比较年轻。我们主要的目的是让不同的人有一个和国内同行交流的平台。
我们这些人在美国接受漫长的系统的医学培训,而美国的系统与中国的体制有显然的不同。以心脏科为例,18岁高中毕业,22岁本科毕业,26岁从医学院拿到MD就拿到了医学博士学位,再经过三年的内科培训,他应该是29岁,再经过三年的心脏科专科培训,他应该是32岁,这时候他就可以独立带团队了。如果你在大学和研究生、研究生和住院医、住院医和专科培训之间有过一两年的间隙,也是大概35岁就可以独立带团队了。
独立带团队是什么意思?如果在心脏监控病房有两个医生团队,一组和二组,一组是主任查房,那么在6月30号你毕业的前一天,主任带一个研究生,研究生再带两个住院医。这样一个团队,主任三级负责,研究生二级负责,住院一级负责。到了7月1号,昨天还是研究生的你今天你已经是主治医了,你现在和主任完全平级了,你的病人主任不会再查了,主任的病人你也不要去碰,所以你从那一天开始你就是主治医生,到你退休也是主治医生,主任只是一个行政级别,他本人的医疗级别是主治医生。
所以我们CNAHA想让在美国开始作为主治医生的这些独立带团队的人,能跟国内的同行做一些交流,这是很大的一个变化。
今年参加长城会的部分CNAHA成员在会场合影(左四为范大立教授)
另外一个变化,我们注重和中国同行的联合培养。因为随着中国医疗环境的不断改善,医生的质量也有很大的提高,像我们这种移民到美国,在美国闯事业的人还有,但是更多的中国同行是到美国去进行3-12个月不等的短期培训。
这些医生年龄层次不一样,一旦和我们接轨,从下飞机开始就有人接,有会说中文的人帮你打点一些事情。第二,如果我们和你所在的医院心脏科建立了联系,就知道你的培养方向是什么,不至于让一个学超声的人到我那去学介入,一个学介入的人到那逼着他学做超声,会尽量减少这种对接的不匹配。
医脉通:CNAHA能为国内医学生和更年轻的医生带来怎样的机会?
范大立教授:回答这个问题以前我要先说明一下,我们这次是作为美国华裔心脏协会成员来参会的,而医学生的方向不一定都是心脏科,医学生的特点和30、40岁专业方向一定的医生还是不一样的,我只能说代表我个人来谈一谈这个方法,并不代表美国心脏协会,因为协会接触的都是心脏科医生。
第一,这些年轻医学生英文都很好,落地以后到进入角色的时间大概在一到两个礼拜,而年纪越大的人,在语言方面的可塑性就越差,进入角色可能要一个月两个月甚至六七个月的时间。
第二,医学生一定要多交流,开发美国医院的人脉,从而消除很多误解。比如,你要去神经科轮转,那边的行政人员可能说不愿意接受,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绝大部分,至少是我们医院绝大部分的科室还是非常欢迎中国医学生来交流的。
第三,希望更多挖掘在美国执业的华裔医生的资源,特别是通过学会来发动这些资源。有些学校去不了,或者有些学校不是排名最前的美国学校,但是里面有很多的中国人愿意接收在校就学的医学生。
第四,医学生去看看美国的实体操作、医院运行是什么样子,还是很有启发的,当然这些人在他们这个年资水平,对整个中国医疗的政策、法规、影响起不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教育这个东西是潜移默化的。